山东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诊疗方案(2022年版)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为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流感的早期治疗能力,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特色优势,结合山东地域特点、气候及流行病学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病因病机
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范畴,由于外感时邪疫毒侵袭肺卫,卫表失和,肺气失宣,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若正气偏虚,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脏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期邪退正虚,可出现气阴两伤之证。
二、临床症状
流感多起病急,有发热、恶寒、寒战,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部分病例疾病来势凶猛,突然高热,病情迅速进展,邪陷心包,甚至亡阴、亡阳,出现厥脱导致死亡。
三、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本病初起邪气犯卫,属表实证,而后热毒袭肺,并可灼伤气营,后期邪退正虚,气阴两伤。
2.治疗原则:根据疾病阶段的不同,适时选用疏风解表、清肺解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之法。小儿、老年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按照以上辨证论治原则,根据各个群体的生理特点不同,治疗时应分别应对。小儿易惊风或夹食积,治宜熄风止痉或消食化积;老人正气亏虚,治宜祛邪兼以扶正;孕妇注意安胎。
成人流感中医药治疗方案
1.风寒束表
症状: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身痛头痛、鼻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而润,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9g、炒杏仁9g、桂枝6g、葛根15g、羌活9g、紫苏叶9g、甘草6g。
加减:伴头痛者,加用白芷9g、川芎9g。
中成药:葛根汤颗粒、荆防颗粒。
2.风热犯卫
症状:发热微恶寒或未发热、咽痛、肌酸乏力、或轻咳,舌尖边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参考方药:金银花18g、连翘12g、竹叶12g、荆芥9g、薄荷6g(后下)、桔梗9g、牛蒡子9g、芦根18g、炒杏仁9g、生甘草6g。
加减:咳嗽明显者,加桑叶9g、前胡12g;咽痛者,加玄参15g、锦灯笼9g;伴有恶心、呕吐者,加紫苏叶9g、炙枇杷叶12g。
中成药:复方西羚解毒片、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
3.表寒里热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发汗解表,兼清郁热
参考方药:炙麻黄9g、生石膏(先煎)30g、炒杏仁9g、生甘草6g。
加减:舌苔厚腻者,加广藿香12g、佩兰12g;咳嗽重者加紫菀12g、炙百部9g;便秘者加火麻仁12g、生大黄(后下)6g。
中成药:防风通圣颗粒。
4.痰热壅肺
症状:高热不退、咳嗽频剧、痰黏稠或黄或有血丝、喘促短气、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或便秘,舌红或绛,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参考方药:炙麻黄9g、炒杏仁9g、桔梗12g、生石膏(先煎)30-60g、黄芩12g、金银花30g、连翘12g、蒲公英30g、北沙参12g、生甘草6g。
加减:痰黄黏稠量多者,加竹茹12g、浙贝片15g、胆南星6g;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15g、小蓟12g;大便秘结者,加瓜蒌15g、生大黄(后下)9g。
中成药:连花清咳片、痰热清胶囊。
5.气营两燔
症状:壮热、咳嗽气急、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解毒,凉营泄热
参考方药:水牛角15-30g(先煎)或羚羊角粉0.3-0.6g(分次冲服)、玄参12g、生地15g、麦冬12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9g、栀子12g、赤芍9g、丹参12g、瓜蒌15g、生甘草6g。
加减:高热神昏者,加麝香0.05-0.1g冲服醒神开窍;胸闷喘促者,加桑白皮15g、葶苈子9g;口干欲饮者,加芦根18g、北沙参12g。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清开灵颗粒(胶囊)。
6.气阴两虚
症状:倦怠乏力、口干、多汗、不欲饮食,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参考方药:竹叶9g、生石膏(先煎)15g、党参15g、麦冬15g、粳米30g、炙甘草6g。
加减:乏力汗出多者,加生黄芪18g、白术12g、浮小麦15g;不欲饮食者,加炒神曲12g、山药12g、炒麦芽12g;口干者,加玄参12g、石斛12g、五味子6g。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