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和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传播提供思想理论指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认知和行为方式乃至精神生活。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不仅事关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且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中医药文化认为“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强调和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认为“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强调生活方式对健康的直接影响;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强调养德养生。中医药强调救死扶伤、道济天下的医德,践行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明理念。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中医药文化吸收了以儒家和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深邃的中国哲学智慧,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上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对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样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坚持守正创新,对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怎么看待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怎样发展中医药,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担负起传播弘扬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的职责和使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就必须对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和范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烙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相同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呼应。对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让古老的中医药学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国处方”为中华民族以及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坚守人民立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与人民生命健康、幸福生活密切相关。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时刻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紧扣时代脉搏,发挥好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重要作用。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国开展对外交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一方面,要围绕服务人类健康,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加强中医药信息资源保护,促进中医药创新能力提升和成果转化,实现中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中医药在特色疾病领域的诊疗优势,探索推广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着眼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中医药文化为“媒”,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得到更充分展现、更广泛认同。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