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
甘肃向中医药强省加速迈进
时间 : 2025-02-05 14:10:29   点击量:89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甘肃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甘肃高位部署,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高质量前行。2024年,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到972亿元,正稳步朝着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迈进。 

守正创新 擦亮中医药“金字招牌” 

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等融入中药材的面包备受青睐,决明子、茯苓、桑葚等也成为奶茶、咖啡的全新“搭档”。当下,“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养生消费的热门之选,“中医药+”成为吸引流量的关键。传统中药材与现代饮食融合,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近年来,甘肃大力加强科研投入,积极推动当归、党参、黄芪、肉苁蓉等中药材药食同源的研发与应用,加速20个院内中药制剂“陇药名方”的转化开发,促进“处方”向“制剂”转变、“制剂”向“新药”升级。 

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甘肃巩固发展陇中正骨、甘肃郑氏针法等学术流派,全面开展“西学中”培训以及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积极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并在庆城县举办了全省中医药师承教育拜师大会。截至目前,五级师承教育累计培养近万名中医药继承人,其中75%以上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他们已成为乡村振兴和中医药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延链强链 打造产业集群 

如何提升中医药高质量供给能力?甘肃实践给出的答案是:持续推进规范化种植,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围绕当归、党参、黄芪等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甘肃实施国家道地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率先开展国家中药材GAP监督示范建设,推动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2024年,全省建成中药材优质种子繁育基地8.5万亩、种苗繁育基地20.3万亩。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32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66%,产量约160万吨。20.7万亩种植基地通过GAP符合性检查,占全国的55%。 

为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效益,甘肃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发布24个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注册启用“陇药产地片”商标,建成84个标准化产地加工车间。持续培育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和龙头企业,宣肺止嗽合剂、祖师麻膏药入选国家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兰州佛慈制药、陇神戎发入选“2023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达117户。

 “天然药仓”存“天下药材”。依托“天然药仓”优势,甘肃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甘肃九州天润等中医药企业建设集供需信息、标准仓储、智能云仓、运输调度、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中药材智能化仓储配送中心,全力打造西北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拓展流通渠道,培育了“岷府人家”“甘农哥”等一批中药材网货品牌。全省现有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6个、中药材产地市场10个、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中药材批发零售业企业达165户。

 “三位一体” 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伯荣表示,近年来,甘肃一体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和中医药产业链发展,探索出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甘肃模式”。 

在中医药事业方面,甘肃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确保公立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质。持续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建设,实现养老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努力形成“纵向成集、横向成群”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发展模式。 

同时,甘肃持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规范开展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深入推进中医强基层行动,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量占本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的比例达到40%,实现乡村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全覆盖。 

在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甘肃充分发挥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作用,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加大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 

在深化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域,我省扎实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科研创新力度,加快推进16家海外岐黄中医中心(学院)建设,支持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不断打造甘肃中医药品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