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了《防风通圣颗粒治疗皮肤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 《共识》),为防风通圣颗粒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权威指导,旨在提高疗效、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该《共识》不仅是对千年古方防风通圣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中医药在现代皮肤病治疗领域的一大成果。
防风通圣颗粒源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的防风通圣散,是中医十大经典古方之一,作为中药四类新药在1999年1月上市。该方以“火热论”学说为基础,组方包含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等多味中药,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等证,对风疹湿疮等皮肤疾病有确切疗效。在中医药领域,经方作为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经方,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行业专家制定了该《共识》,从多个方面对经典名方—防风通圣颗粒的临床使用进行了全面规范。本次共识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提出,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联合了国内多家医院皮肤病领域专家及方法学、药学专家共同制定。专家们遵循 “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 的原则,基于现有循证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明确了防风通圣颗粒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各项关键要点。
《共识》要点概览
《共识》中明确防风通圣颗粒的适用疾病与疗效
防风通圣颗粒适用于急性、慢性荨麻疹。
对于急性荨麻疹患者,单独使用防风通圣颗粒,可提高中医证候总积分愈显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皮肤症状愈显率,降低皮肤症状积分(B,强推荐)。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防风通圣颗粒,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皮疹症状积分、荨麻疹症状积分、瘙痒症状积分、风团症状积分,降低症状+体征积分,降低慢性荨麻疹的复发率(B,强推荐)。
防风通圣颗粒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湿疹。
对于亚急性湿疹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防风通圣颗粒,可提高湿疹治疗的愈显率、 提高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皮肤症状的改善率,降低皮肤症状积分(C,弱推荐)。对于慢性湿疹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防风通圣颗粒,可显著提高湿疹的治疗有效率(C,弱推荐)。
除了上述疾病之外,《共识》中表明防风通圣颗粒在多种皮肤疾病治疗方面展现出积极性
痤疮治疗:防风通圣颗粒适用于I级-IV级寻常性痤疮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炎性皮损及非炎性皮损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B级证据)。
小儿皮疹性疾病治疗:对于小儿皮疹性疾病,在口服防风通圣颗粒基础上结合外用(如药浴浸泡、湿敷等)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皮疹消失时间,降低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B级证据)。
老年性瘙痒症治疗:与枸地氯雷他定片或咪唑斯汀联合使用,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B级证据)。
其他疾病治疗探索:对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较好,促使皮疹、疼痛等症状消失,提高治疗效果;对神经性皮炎也有一定疗效,能降低瘙痒程度、靶皮损炎性反应、靶皮损肥厚及靶皮损面积等各项症状、体征积分,但还需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共识》规范用法用量,保障安全用药:
用法用量及疗程推荐:
口服,一次3g,一日2次。急性期14天为1疗程,稳定期30天为1疗程(B级证据,强推荐)。
同时,共识最新研究指出,防风通圣颗粒使用剂量可遵医嘱调整为:口服3-9g/次,2-3次/日,或口服结合外用(清洗、擦拭、湿敷、药浴浸泡等)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皮疹消失时间,降低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B级证据)。具体方法如下:
药浴:15g防风通圣颗粒,1L温水冲泡成溶液,患处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左右,1次/天。湿敷:9g防风通圣颗粒,用50mL水溶解后外涂于瘙痒处,3次/天。药浴或湿敷,连续14天为1个疗程。
安全性评估:不良反应轻微、联合用药优势
《共识》对于文献中报道的药品安全性信息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研究中安全性结果,列出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防风通圣颗粒,减少用药风险。《共识》表明防风通圣颗粒不良反应轻微,症状偶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皮疹瘙痒、红斑、过敏反应、红肿头晕、头痛、失眠等,停药后多数患者痊愈或好转,无后遗症。专家共识其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长期服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C级证据,弱推荐)。同时,《共识》指出联合防风通圣颗粒可降低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专家观点与意义
防风通圣颗粒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疾病,在《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皮肤病分册)》《瘾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专家共识》等指南共识中均有推荐。参与共识制定的专家表示,防风通圣颗粒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此前临床使用缺乏统一规范,《共识》的发布,解决了皮肤科医生处方防风通圣颗粒用于哪些适应症以及用法用量等问题,为如何规范标准地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该药的认知,促进合理规范用药,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